
腥比香更容易招小鱼这是大家公认的。小鱼有着十分灵敏的嗅觉,比大鱼对诱饵的味道更为敏感。减小腥味饵料的比例或使用谷物原香型的饵料,降低对小鱼的诱惑。小鱼闹窝时应选择搓饵垂钓,开饵料时多揉打几下或稍加粘粉,减小线组入水饵料未到位以前的雾化,避免饵料被中上层小鱼截杀。
腥比香更容易招小鱼这是大家公认的。小鱼有着十分灵敏的嗅觉,比大鱼对诱饵的味道更为敏感。减小腥味饵料的比例或使用谷物原香型的饵料,降低对小鱼的诱惑。小鱼闹窝时应选择搓饵垂钓,开饵料时多揉打几下或稍加粘粉,减小线组入水饵料未到位以前的雾化,避免饵料被中上层小鱼截杀。
在野钓中闹小杂鱼是避免不了的。但是,如何能尽量减少窝里的杂鱼呢?有人说打窝等大鱼来了小鱼就跑了。这个观点是错误的,毕竟野钓的大鱼极少。而且,一两
很多钓友会说,直接大跑铅就行了。的确,跑铅是可以过滤一些小杂鱼的干扰渔讯。但是,也过滤掉了目标鱼第一吃口的渔讯。而且还有不少钓友使用的子线很长。第一吃口的渔讯很难反馈在浮漂上。都是鱼将钩饵吞入口内后拉直子线带动主线及浮漂运动所产生渔讯。鱼获当然不佳。如果一定要调整线组,进行跑铅做钓的话。我建议使用子线不超8公分。缩短子线后,鱼拉动子线的距离大大缩短。出口也会多一些。这种跑铅钓法我是真心不推举。因为,浪费掉了很多第一吃口。并且,当鱼拉动子线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到口内有鱼钩的存在,并将钩饵吐出。影响做钓效果。
小鱼喜腥味,中鱼爱香味,大鱼吃本味。这三句口诀是我自己总结的,而且也验证过了,在安徽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,华东、华中、华南三个地区都验证了。其原理是这样的,腥饵其实算是通杀味型,大部分鱼都喜欢,只是我们在用腥味饵料挂钩时,小鱼冲过来抢食很快,毕竟小鱼有种“初生牛犊不怕虎”的架势,也可以理解成小鱼戒备心弱、贪吃、游速快。所以腥饵下水,往往还没沉底,就有小鱼打截口,或是饵刚到底,漂就开始“跳舞”。这时提竿却不能中鱼,即使上鱼,也是小杂鱼。
天热了小杂鱼多了,把你烦的不行吧哥们。热的受不住还闹的不行,除了晚上夜钓情况会多少好一点,白天想钓个鲫鱼确实有点费劲了。今天就不废话了,实战给你一套方法,巧妙避开上层小白条,直击底部鲫鱼,效率高达80%!这个方法我亲自测试过了,上层的小杂鱼能处理掉差不多。下层的处理办法要根据实际的鱼情,再把饵料状态重新调整一下。分享一下我的坐钓思路!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,无论是在电视上面,还是在短视频上面,几乎都看不到钓鱼大师或者网红,被小杂鱼闹窝给修理的痛苦不堪的情景。难道真的是因为钓鱼大师,有着高超的钓鱼技巧,亦或者是饵料特别牛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