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只要钓过几年鱼,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,本来主攻目标是大个体鱼种。好家伙,小杂鱼成群结队过来抢饵。漂相一片混乱,还到不了底。很多钓友深受其苦。如何解决杂鱼闹窝情况?

很多钓友,特别不理解,有点纳闷儿。我这窝料的量挺足啊。怎么鱼越钓越慢了呢?这口越来越少啊?最后干脆停口了。有很多时候,钓友会怪坑老板鱼放少了。事实上说,即使坑老板鱼放的不少,钓着钓着就停口了,这种情况也不少见。

回锅鱼是怎么来的?放钓塘放下的第一波鱼为生口鱼。从未被钓过,那么第一次开竿。称之正钓,新鱼无知无惧。见到钓者投下的香甜可口的诱饵,争相摄食。当然最终这些鱼都经历了被钓的痛苦。而且有些鱼是反复被钓。鱼也不傻,谁疼谁知道。被钓过或是多次被钓,又被放到钓塘里,这就是所谓的“回锅鱼”。当然了,也有被钓过,但是在鱼塘里休整了一段时间,这样的鱼,也有钓友称之为精养鱼。

首先,窝子的打窝饵料用多少合适?打窝的节奏和频率应该如何控制?钓鱼有两个前置因素至关紧要,这两个因素一个是水温,另外一个是水中的含氧量。一般来说,从过去的垂钓经历告诉我们,当水下温度在20至30摄氏度,这个区段基础之下。水中含氧量在达到正常值后。是大多数生活在水中鱼类,活性和摄食性最佳的气候特征。而相反,如若这两项指标异常。偏离太多。这样的环境,气候也不适合垂钓。打窝的心思可以放下了。这个气候条件下,打多少窝,鱼可能都不开口。

时下,立秋刚过。夏秋两季重叠。夜晚气温走低,而白天却没有明显的温度变化。依然还是秋老虎拔势。但是,无论怎么说?季节到了,就是季节到了。而鱼,尤其是野外的鱼。生活,摄食,洄游规律还是发生了变化,这种变化具有了初秋时节的特点。那么野钓大板鲫鱼,我们也要有有相应的改变。